在之前的某一次影评当( dāng)中我提到过非常期待几( jǐ)位依旧奋战在电影一线( xiàn)的高龄导演们的新作品( pǐn),恰巧这几天相继看完了( le)87岁的雷德利斯科特的《角( jiǎo)斗士2》,85岁的科波拉的《大都( dōu)会》以及94岁的东木的《二号( hào)陪审员》。他们仍然在他们( men)擅长的类型领域深耕,但( dàn)是成品质量和水准确实( shí)出现了差异,至少与他们( men)自己生涯作品相比,是廉( lián)颇老矣还是老当益壮,观( guān)众都看在眼里。

回顾之前( qián)看过东木的作品不在少( shǎo)数,印象最深的还是《百万( wàn)美元宝贝》《老爷车》《换子疑( yí)云》,镜头对准的是一群与( yǔ)常人无异的角色,容易被( bèi)忘掉名字的普通人,讲述( shù)的故事也不仅仅会发生( shēng)在他们身上,就是这种具( jù)有普遍性和略带有“无辜( gū)遭遇”性质的故事,再用东( dōng)木一贯带有的冷静,平述( shù),人物特写和足够的留白( bái)与开放性的结尾的故事( shì)手法,让观众深深为故事( shì)中的人物作思考,这不仅( jǐn)仅是展现人物对自身遭( zāo)遇的主观反应,也在自然( rán)地透露出了客观现实的( de)严肃性和社会批判性,甚( shèn)至带有一丝绝望感和倒( dào)吸冷气的后劲。
《二号陪审( shěn)员》又是导演一次对这类( lèi)题材的炉火纯青的打造( zào)。故事在一种持续的克制( zhì)中展开,妻子预产期临近( jìn),而自己意外被选为候选( xuǎn)陪审员,在席位上听取了( le)一起杀人案件:一名男性( xìng)涉嫌在争吵后杀害自己( jǐ)的女朋友。在案件的回顾( gù)过程中,男主发现自己竟( jìng)然在当晚案发的酒吧现( xiàn)场,并在自己的回忆中知( zhī)道当晚驾车无意撞到的( de)可能不是一只鹿,而是受( shòu)害者。一边是自己的家庭( tíng),一边是无辜的嫌疑人,他( tā)同时站在了两极的立场( chǎng),究竟是为了家庭而隐瞒( mán),还是坚守自己底线的正( zhèng)义和道德感而自首?

优秀( xiù)的庭审类电影很多,东木( mù)另辟蹊径的借着庭审类( lèi)型的外壳,将两个最主要( yào)的故事核心放入其中,一( yī)个是两类代表性人物的( de)内心挣扎与身份矛盾,另( lìng)一个是关于程序正义的( de)正伪讨论。
故事并没有将( jiāng)主角描绘成隐瞒真相并( bìng)意图调动陪审团情绪和( hé)决断的反面人物,开头通( tōng)过一段与妻子相处的篇( piān)幅告诉观众主角背后所( suǒ)拥有的家庭身份和责任( rèn),在陪审员挑选环节中还( hái)有意以妻子临产为理由( yóu)试图申请放弃陪审,在庭( tíng)审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有( yǒu)可能是肇事者时立即寻( xún)求法律朋友帮助,举证结( jié)束后开始陪审团评议定( dìng)罪,当所有人没有片刻疑( yí)虑均投有罪时,主角迟疑( yí)了,在这一过程主角内心( xīn)依旧处于道德正义的上( shàng)风。但很快,陪审团一位曾( céng)做了22年探员的人自报身( shēn)份,事情走向开始动摇了( le)主角的内心度尺,随着肇( zhào)事逃逸的理论被逐渐认( rèn)可以及老探员自告奋勇( yǒng)搜寻资料,让主角开始意( yì)识到最糟糕的情况会蔓( màn)延自身时,主角出现逃避( bì),迟钝,恐惧和闪烁其辞的( de)神态和行为反应,对即将( jiāng)拥有新生的家庭和未来( lái)人生的忧虑使得个人利( lì)益与私人情感占据了上( shàng)风。这种心理变化并没有( yǒu)过分的戏剧化,而是突出( chū)了作为普通人的正常思( sī)想反应和行为动机,以致( zhì)于观众非但没有对主角( jiǎo)产生负面感受还略带同( tóng)情和为故事的发展多了( le)几分揪心。

作为公职人员( yuán)的女检察官助理,从与辩( biàn)护律师的关系和正常庭( tíng)审的表现都能清晰地看( kàn)出,对于这次案件检察官( guān)助理是以同类共性案件( jiàn)的审理方式而非特殊个( gè)例来应对,同时开头对检( jiǎn)察官助理的身份描述,正( zhèng)值她竞选地区检察官之( zhī)际,她急需这样一场案件( jiàn)来获得更多的选民投票( piào)来实现个人的事业上升( shēng)。于是在毫无意外和完成( chéng)庭审流程结束后,原本预( yù)料两小时足够陪审团达( dá)成一致的定罪却未如所( suǒ)料。直到被取消了陪审员( yuán)资格的老探员的一番话( huà),检察官助理开始认真思( sī)考职责所赋予的社会责( zé)任和衡量正义的方式,究( jiū)竟应该借着权责之便行( xíng)仕途之道还是肩负尊重( zhòng)和保护个体自由与正义( yì)的使命?

陪审团制度作为( wèi)当今司法审判最重要的( de)制度之一,一方面符合了( le)民主和公正的优势,但同( tóng)时又有可能因陪审员个( gè)人的教育素养,价值判断( duàn)甚至情感因素出现判定( dìng)的失误的难题。于是导演( yǎn)多次在故事中提出了自( zì)己的观点并做了自我论( lùn)证,比如一开始挑选陪审( shěn)员环节中有一个女性候( hòu)选人申请退出只因她说( shuō)嫌疑人坐过她的巴士;在( zài)老探员私自到案发现场( chǎng)收集证据被发现而取消( xiāo)陪审员资格,按照陪审团( tuán)制度规定,陪审员判决的( de)依据只能是基于庭审中( zhōng)所提供的证据,但作为一( yī)位老探员,恰恰与其办案( àn)的方式相左;在法官决定( dìng)是否将案件判为无效时( shí),女检察官助理以资源有( yǒu)限为由说服了法官;倒回( huí)到评议室里老探员的一( yī)番话,他直接点名了庭审( shěn)的过程只不过是正方双( shuāng)方按照既有的流程完成( chéng)了一套程序性的辩护,而( ér)没有提出新的疑点和犯( fàn)罪可能,甚至有意地忽略( lüè)其他关键因素而对陪审( shěn)团产生认知偏差的结果( guǒ)。于是我们回到检察官助( zhù)理坚信的一句至理:justice is truth in action,我认( rèn)为最贴切的译法应该是( shì):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( yī)标准。然而所有人:法官,辩( biàn)护律师,检察官助理,陪审( shěn)员都无意或有意的遵循( xún)了程序正义的原则去决( jué)定一个人的命运。

结尾有( yǒu)了宝宝的主角与新任检( jiǎn)察官坐在长椅上的暧昧( mèi)对话发人深思,按照程序( xù)正义所给予的正义使得( dé)双方都获得满意的结果( guǒ),即便这并不是正义,抑或( huò)是追求内心渴望的道德( dé)和良心的正义而毁掉双( shuāng)方既得的利益与生活,是( shì)否又称得上是正义?导演( yǎn)依旧没有给出答案,依旧( jiù)以开放性的结局结束,留( liú)下诸多的思考与议题给( gěi)观众,给整个现实的社会( huì)。
